2005年10月31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七版:前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政府、企业、律师构建反倾销铁三角
中新专家反倾销重灾区解剖应对新招
本报记者 仇健

  头版纵深
  尽管困难重重,但中新双方的专家均认为主动应诉是应对反倾销等贸易摩擦的积极态度。杨炎龙先生说,虽然我国加入WTO的时间较晚,相关国际规则基本由西方国家制定,国内的企业、律师、政府对此还都比较陌生,但我们仍然要和他们玩,不管企业出口量多少都要积极抗辩,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不仅要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而且还会产生连锁反应,比如,我们的产品若在印度被认定为倾销,那么在欧盟、美国乃至全世界更多的国家都会陆续被提出倾销指控。因此,若不想放弃国际市场,国内的企业除了向前冲,别无后路。
  
  省外经贸厅:积极应诉的企业在增加
  所幸的是,在这场不见硝烟的金融大战中,国内的企业并非孤军奋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已高度重视公平贸易工作的组织和机构建设。2002年4月,我省率先成立了省级公平贸易工作机构,并基本建立了公平贸易工作的网络机制,负责指导我省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国际贸易壁垒工作。
  孙少波副处长告诉记者,为建立和完善出口反倾销工作机制,我省第一个推动出口反倾销地方立法工作。此外,我省还专门制定了《浙江省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工作方案》,对100个重点出口产品,261个敏感产品设置了动态跟踪评估,在出口超1亿美元的部分重点企业设置了信息点和检测点,以做好预警工作。
  可喜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省出口反倾销案应诉率和应诉企业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到目前为止,已有393家企业在4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待遇,其中在欧盟获得了35个,占全国获取欧盟市场经济地位待遇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一些地方的行业中介组织也开始在国际贸易摩擦争端解决的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企业的应诉意识不断提高,应诉以成为一些有远见的企业的战略部署,精细组织、主动应诉的企业在不断增加。
  
  律师界:决不放弃这块市场
  尽管管理部门做出了诸多努力,但要取得反倾销成功,另一不可缺少的角色就是律师。作为一个反倾销大省,浙江本省的律师并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反倒让远在北京的律师占领了法律服务市场,这对于浙江律师来说无疑是个耻辱。
  排除北京的地理优势和本来就已形成的品牌效应,浙江律师和北京律师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于是,相关的培训日益增多。本月20日,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刚刚结束了由省人事厅、司法厅、外经贸厅联合展开的百名反倾销法律人才培养的第一期培训。第二期、第三期培训将陆续展开,其中优秀的学员还将获得出国实践的机会。
  培训课程当然能为我省反倾销律师人才的培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毕竟还是局限于理论上。浙江星韵律师事务所主任吴清旺说,浙江律师和北京律师最大的差距在于缺乏实战经验和感性认识。律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业务,当事人不会把一个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案件交给律师事务所当实验品,律师事务所也不会拿当事人的利益做尝试。而没有第一笔业务,就没有第二笔、第三笔业务,经验业绩更是无从谈起,浙江的律师显然已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如何走出第一步显得非常重要。
  对此,杨炎龙先生认为可以先走合作之道。他非常赞同浙江一些律师事务所到北京、上海设立分所,和北京的律师取得合作的机会,进而逐步打入市场。杨炎龙先生说,通过和浙江律师的接触,他觉得浙江律师的实力并不比其他律师弱,双方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本地律师可以凭借他们对企业和当地情况的了解给应诉工作带来便利,从而也能为当事人节约应诉成本。